当前位置:万里文学>历史军事>红色玛利亚> 303.各国态度,斐迪南抉择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303.各国态度,斐迪南抉择(1 / 3)

6月28日,这一天让欧洲局势上的紧张气息,蒙上了一片硝烟。

奥匈帝国弗兰茨遇刺身亡,皇储被炸弹炸伤了头部,如今仍昏迷不醒。

经过萨拉热窝当局的调查发现,刺杀者并不只有一个,而且刺杀者是强烈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。

而某个狂热的民族组织对此事表示负责。

看起来就像是塞尔维亚特意去安排人员实行暗杀,然而塞尔维亚却表示自己并没有参与其实。

如若需要,他们可以协助奥匈帝国进行调查。

大部分欧洲国家也都有着不同的想法。

首先是英国和法国的态度。

这两个国家对奥匈帝国并没有太大的敌意,事实上如果他的盟友不是德国,死敌不是俄国,或许英法两国会与奥匈帝国结成盟约。

如今,奥匈帝国皇帝身死,皇储被炸伤大脑陷入了长久的昏迷。

一旦连这位唯一的皇储是死了的话,那么要继承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血统,只能从旁支寻找。

奥匈帝国实力并不强大。

这一点,很多人都有了共识。

可是即使实力不算强大,但奥匈帝国依旧是一个帝国,他的体量摆在了这里。

而且这死的可是皇帝,在这个时代中,刺杀皇帝是大忌,因此英法两国都不愿意去触碰这个霉头。

所以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,英法两国首先表态,希望可以得到妥善处理。

但是,英法两国的表态却又有所不同。

英国所说的妥善处理,但他们所做的,也就仅此而已,这是难得的一次没有去做搞屎棍。

法国则是有意无意地站在了塞尔维亚这边,他们要求针对凶手进行彻查,而非针对塞尔维亚。

这里法国的态度十分微妙,因为从地缘政治上来看,法国和塞尔维亚压根就不接边。

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很微弱。

唯一有所联系的,仅仅是塞尔维亚曾经向法国购买过武器,仅此而已。

所以,当所有人都认为法国会保持中立时,他却突然间偏向了塞尔维亚。

如此迷人的操作,不禁让大部分国家领导人认为,法国对他国皇帝的死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抵触。

但仔细去想也能明白,如今的法国政府是极右翼政府,而且他们可是处死或者废黜过自己的皇帝。

如今的法国人都极其好战。

渴望战争,全国上下都是一群狂热分子。

‘我坚信,一场大规模的战争,必将清洗掉我们一直以来的耻辱,也必将解决掉当前的所有问题!’

一名法国官员如此说道。

他的话,被记者记录下来,并且登上了报纸头条。

所以在面对萨拉热窝事件中,法国的态度很耐人寻味。
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英国,则是力求对欧洲局势的维稳。

仗着英吉利海峡的险要之地,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的英国政府,不愿意插手欧洲大陆的各种麻烦问题。

但同时,他们也不愿意看到欧洲大陆被整合成一个国家。

所以现在的英国政府,更希望整个欧洲都保持在散装的状态。

只有散装的欧洲,才是最好的欧洲。

可如今的法国和德国都拥有着同一种整个欧洲的力量,这不得不让英国做出选择。

最后,他们选择了法国,毕竟德国在向他们的海上霸权挑衅。

即使如此,英国也不愿意欧洲大陆发生大规模战争。

只有稳定现状,才是最好的选择。

在这两个老牌殖民国家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之后,德国和俄国也相继表态。

德国愿意支持奥匈帝国,威廉二世更是在各个新闻媒体上表明态度,他将会站在奥匈帝国这一边,绝不妥协。

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
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盟友关系,一方有难,根据同盟协议要求,另外一方必须投入力量给予协助。

但是,协约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,在德国高层眼中,奥匈帝国的内部虚弱实在是太过于明显。

‘那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,无论是国力亦或是文化,皆是如此。’在阿尔弗雷德·冯·施里芬还在世上时,曾经如此地评价过奥匈帝国。

这句点评,德国高层深以为然。

但如今的德国与奥匈帝国已经捆绑在一起。

一旦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开战,俄国必然会有所干预。

那么,奥匈帝国打得赢俄国吗?

这个问题,法金汉给出了答案。

“打不赢,而且必然是惨败。”

他以兵力、装备和国家内部的工业水平进行分析。

俄国的兵力总动员能力,是整个欧洲里面最为强大,没有之一。

即使俄国军队的战斗力十分拉胯,但近乎于百万大军所形成的威慑,便不是奥匈帝国所能应付得了。

而且俄国的工业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。

在法国的协助下,俄国军工突飞猛进,自产子弹和炮弹足够他们应付一场大规模战争。

反观奥匈帝国,他们的内部工业难以维持如此大规模的战争。

而且多民族的不协调,使得奥匈帝国的军队指挥能力更加拉胯。

如此情况下,更不可能赢得了沙俄帝国。

这就是法金汉的推断,而他的这份分析报告很快就落在了威廉二世手上。

法金汉是他最重要的参谋,加上施里芬伯爵曾经对奥匈帝国的评价,让威廉二世做出了一个判断。

如果他们德国不以全力的姿态站在奥匈帝国这边,他们必将遭到毁灭性打击。

这一点是德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。

于是乎,威廉二世以皇帝的名义,向各大媒体做出表态。

德国将会站在盟友奥匈帝国身边。

与此同时,德国以外交的方式,向意大利发送了一份协议指令。

在欧洲局势上,意大利是在德国这边的人。

即使在波茨坦会议时期,意大利有意无意地偏向于俄国,可是在根据德意奥三国同盟的协议,意大利就是德国这一阵型的势力。

如今德国提出意大利战时准备的要求,使得意大利高层陷入了抉择,并没有立即给予回复。

三国同盟协约禁锢着意大利的选择。

然而,意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万里文学